汕头大学第十一届研究生学术论坛•高等教育分论坛顺利举行

2015-11-30

11月29日,由汕头大学研究生学院主办、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承办的“汕头大学第十一届研究生学术论坛高等教育分论坛”在汕头大学召开。汕头大学研究生学院的林禄水老师,汕头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马凤岐和康全礼老师出席了此次学术论坛,论坛由高教所14级研究生丁飞己主持,高教所的各级研究生以及部分所外关心高等教育事业的同学列席了此次论坛,此次论坛的主题是“数据·教育·时代·未来”。

学术论坛得到了汕头大学高教所全体同学的大力支持,围绕“数据·教育·时代·未来”主题的征文活动共筹得优秀论文12篇,涉及“理解数据”“理论研讨”“方法实践”等三个主要研究领域。主论坛以学术报告的形式举行,内容涉及数据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以及教育思想史的相关内容。从中遴选出李浩、余越、周柔玲等三位14级研究生的优秀论文作为主论坛的报告论文。

李浩同学在他的报告论文《冯友兰教育实践及其思想演变》中,通过文献整理和分析,将冯友兰不同阶段的教学实践划分为酝酿期、形成期、发展期和完善期,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冯友兰的教育思想内涵与特点。通过分析,认为冯友兰作为近现代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以“和”为核心,形成了独特的大学观、教师观、学生观以及德育观。他的教育思想对指导当今的高等教育具有很深的实践意义,冯友兰以“学术至上”为核心,由“为学术而学术”,“学术独立”,“学术自由和兼容并包”以及“教授治校”构成的大学观,进一步丰富了对近代大学理念的认识,以“人师”为核心的教师观使我们进一步对教师素质进行思考。以“器”与“物”为主要内容的学生观使我们对当前学生的培养目标有了更深刻的见解,以“化”为主要教育方法的德育观对我们进行学生道德教育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些思想都进一步丰富了高等教育理念的内涵,对今天我国建设高水平大学,迈入高等教育强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余越同学的报告为《自编批判性思维量表的编制和修订》,该报告向与会者介绍了2013-2014年间,汕头大学高教所“大学生批判性思维测试”课题组的自编“批判性思维量表”施测和和修订情况。具体表现为:在量表修订上调整了题目,测试结果进行了量表可靠性检验,结构效度检验,整体的项目难度和区分度分析,并取得了在信度、题目难度和区分度的进展,但是结构效度方面仍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 余越首先介绍了该课题组的研究意义,汕头大学整合思维课程的开设需要一个相应的评估机制和方法,通过汕头大学课题组基于中国学生,特别是汕大学生为样本开展的批判性思维量表可以对汕头大学整合思维课程的评估工作起到很好的帮助。随后介绍了汕头大学高教所“大学生批判性思维测试量表”第三次、第四次施测及修订的具体情况。汕头大学高教所批判性思维课题组经过 2013-2014 年第三、第四次的施测,多次的讨论和修订,以及对两次的施测和数据分析,得出了几个结论和反思:第一,在倾向部分的整体可靠性上结果符合要求;第二,在结构效度方面存在问题较大,尚需要继续改进;第三,在技能可靠性方面,第四次较第三次有了明显的提升,但仍然需要继续改进;第四,在技能部分项目的难度和区分度方面,通过结合第三次的结果,第四次的结果,以及两次施测相同部份的整合结果,得出存在较大问题的项目以及接下来需要着重修订的项目,为下一步的修订提供了方向。

周柔玲同学向与会者作了关于《学习结果评价——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经验及启示》的报告。该报告论文通过介绍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学习结果评价的经验,以期为我国高校建立完善的学习结果评价体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提供借鉴。在报告中,周柔玲首先介绍了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学习结果评价的背景,之后详细的介绍了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学习结果评价的经验:树立“以生为本”的大学使命、为教师教学发展提供支持、开发学习结果评价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教师对学生评价的认同感、建立学习结果评价持续改进体系以及学习结果评价活动有效性的持续改进。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专业评价证明其正一步步实现对教学改进的承诺。 周柔玲指出在 CSU,学生学习结果评价更多被视为管理变革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与方法。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学习结果评价经验无疑值得我们借鉴:落实“以学习者为本”的大学使命,引领评价文化实现由“外部问责”向“内部持续改进”的转变,研发学习结果评价信息管理系统,为教师提供支持。

主论坛举办期间,与会的三位评委老师们对报告进行了精彩的点评。林禄水老师希望我们的教育研究密切围绕汕大教育教学实践工作,马凤岐老师强调思想史研究应注重阶段划分依据,康全礼老师则指出学习结果评价应着眼于评价本身。主论坛后,评委老师为论文获奖者颁奖。

最后,各位评委对此次高等教育分论坛给予了初步的肯定,并与参会研究生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