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讲坛之五——人工智能的哲学基础

2006-10-17

高教讲坛之五——人工智能的哲学基础

发表时间:2006-5-17

    5月15日下午两点半,在E座404教室,高教所的学生迎来了本学期第五个讲座,题为“人工智能的哲学基础”,此次的主讲人是高教所刘西瑞教授。

    刘老师的讲座分为三个部分。在进入正题之前,刘老师先介绍了一些背景知识,在其中指出了当前“人工智能”作为概念的普遍滥用现象,接着总结了哲学与学科原创性的天然联系。由于人工智能是研究人的思维过程,无懈可击地将人工智能与哲学进行了密切联系。

    这时候开始了讲座的第一部分,即什么是人工智能。在这里,通过刘老师的梳理,我们知道了人工智能是在1957年由美国人麦卡锡首先提出使用的,而真正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的是图灵,是他提出的计算模型构建了实现人工智能的理论可能。接着,刘老师介绍与区分了人工智能和自动机,真假人工智能,其中穿插经典实验,力求明晰。

    强人工智能立场是讲座的第二部分。所谓强人工智能立场是认为计算机可以表现人类的思维过程,在符号层面进行加工。该部分讲了强弱人工智能之争,通过介绍图灵实验与中文屋思想实验,说明了学界不同人的观点和各自的理论支撑。

    终于到了讲座的第三部分,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哲学问题。即有关表征和形式化问题,从二元论到自然化的心灵等。这样,我们知道了人工智能的进一步研究尚依赖于哲学一些基本问题的解决。

    讲座之后,我们和刘老师进行了有意义的交流互动。人类总是对自身的秘密感到神奇,并怀有兴趣,也许正因为这个,此次讲座的问题讨论颇为生动。